欢迎光临广州逸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联系我们
欢迎来到逸仙教育
020-84132587
020-84133125
学点经济学编织人生的华美乐章
来源: | 作者:pmob039fa | 发布时间: 2018-11-30 | 180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先生九十五年前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的讲演。

    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可以解释婀娜多姿的生活和形形色色的人生;经济学是一门关于生活的方法论,可以编织我们灿烂的生活和人生的华美乐章。

一、什么是经济学

 古希腊历史学家、思想家色诺芬(公元前440年左右到公元前355年),*早使用了经济一词,色诺芬用经济一词来概括奴隶主对生产、经营和财产的管理,他认为,奴隶主的经济任务,就在于管理好自己庄园的财产并使之不断增值。公元4世纪初,东晋时代已正式使用经济一词。经济一词是经邦经国济世济民,以及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含有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当代,经济学中的“经济一词是指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大的需要。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个人、组织、国家)行为选择的一门学科。研究个人的行为选择学科还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但经济学研究个人行为选择有其独特的逻辑(理性选择),具体分三步进行:

 **步,这个人的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做企业家,当教授,记者,职业经理,还是为官(目标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你有没有什么强烈的偏好,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厌恶。假若你特别讨厌做学问,那你就不要考虑当学者或者教授,这就可以将当教授的人生道路从你的“目标集”中剔除。然后在你偏好的目标集中进行比较选择,这要用到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理论(所谓比较优势,就是与别人相比,如果你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具有优势,那么优势*大的就是你的比较优势,你就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如果你生产的所有产品都不具有优势,那么劣势*小的就是你的比较优势,你就集中生产劣势*小的产品。)这一步,在经济学上统一假设为人的行为目标是追求“效用*大化”(效用是衡量人们幸福满足程度的一个指标)。

  第二步:假设的你的行为目标是为官,接着要分析你拥有什么样的资源禀赋?你有怎样的家庭背景、个人关系网络?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和智力潜力?与别人相比,在那些方面有优势,在那些方面有劣势?这一步是行为的约束条件。

  第三步:再接着分析你的操作技能。为了达到目标,你是喜欢脚踏实地、勤奋刻苦,还是喜欢投机取巧?投机取巧会有什么风险?风险有多大?代价有多高?这一步叫理性选择,也就是实现目标的成本和收益核算。

  简而言之,经济学的个体行为分析逻辑就是:一是假设每一个人行为目标是追求自己的效用*大化;二是实现目标的行为选择要受到自身稀缺资源的约束;三是追求行为目标实现的过程要进行成本和收益的核算。当然,这里的成本指的是机会成本,而非沉没成本,收益指的是预期收益。什么是机会成本昵?打个比方说,有两个女孩你都喜欢,但只有一个可以选择做你的妻子,你选择其中一个而放弃的另一个就是你行为选择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是指你再一次进行决策之前已经发生的成本,而这个成本无论如何已经无法收回。比如,你带着自己的小孩去看电影,到了电影院突然发现电影票丢了,而且你无论如何也找不回电影票(沉没成本),这时你是选择重新买票看电影,还是打道回府?如果你选择重新买票看电影,那你就是经济学的思维。然而,很多人无法摆脱沉没成本的阴影,比方说,大学生失恋了,忧心忡忡,不再奋发读书,甚至自杀,令人叹息可恨,皆因没学经济学!而领悟经济学的人就会坦然,天下何处无芳草,寸土哪方不埋人,一笑泯恩仇。

  综上所述,每个人可以说,天生就是“经济学家”,因为人天生就会计算。计算什么呢?计算成本与收益。现实中,我们面临诸多行为选择,比如说,是整天忙碌拼命挣钱,还是多陪父母妻儿?周末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做一顿丰盛的晚餐,还是叫“外卖”以节省时间?是自己做家务还是请个保姆?是从政还是经商?找对象是找有经济基础的、长得漂亮的、有权力背景的、还是有文化素质的?等等。应该说你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并做出选择。你之所以这样选择而不是那样选择,是因为你通过计算后觉得这样选择更划算。所以,我经常用一句大实话来注解什么是经济学,那就是经济学是研究做一件事“是划得来还是划不来”的一门学科(这句话带有“真理”的成分,它来源于我儿子给予的“启发”)。你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这样做相对来说收益较大成本较小;你之所以不那样做,是因为你觉得那样做相对来说成本较大收益较小。在可以做的各种选择中,你做划得来的事情,不做划不来的事情;而在可以做的各种“划得来”的事情中,你做“*”划得来的事情。这就是经济学,没必要太玄乎。

二、人生百态泰然面对

  为什么要谈人生?一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一份人生,有讨论和对话的基础;二是因为每个人都只有一份人生,而维系一份人生的确不容易,所以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一大主题。

  在人类社会诸多学科中,谈论人生道理的大概有三种人: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而在日常生活中,“人生问题”的职业谈客,便是作家、教师、牧师、神父等等。“作家”,包括小说家、诗人、报告文学家、散文小品文学家、记者等等,他们用创造出或记录下的形象来刻画人生,把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受,写进作品中去,用张三的嘴赞美,用李四的嘴骂人。而“教育工作者”,则以青少年为对象,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向那些未成熟的心灵,“灌输”一些鼓励人们“天天向上”的生活哲理。在这众多声音中,经济学家的声音却历来十分微弱。人们(包括一些经济学者在内)通常把经济学单纯地理解为:对国家、对社会来说,是如何管理国民经济或经营企业的学问;或者对个人来说,如何“发财致富”的学问。接下来,我的讨论希望有助于提高大家对经济学的理解,同时希望有助于大家从经济学的角度增进对人生的感悟。

  在我们这个社会,有人乐善好施,有人自私损人,有人则对他人漠不关心;有人豪侠仗义,有人忘恩负义,有人不择手段;有人宁愿独身,有人却愿多生孩子;有人怕死,有人自杀……等等,人生中的各种心态、事态、情态以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其说是不同类型的人所具有的不同人生态度与行为特征,倒不如说是一个理性的人在价值偏好与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效用*大化时所做出的选择。经济学家不认为有疯子这一事实。当我们说一个人是疯子的时候,无非是因为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与众不同。而在经济学家的眼中,不过是他有独特的偏好、与众不同的目标取向,从而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表现出了独特的行为方式。

  尽管人的选择及其行为各种各样,人的追求多姿多彩,人生的轨迹形形色色,但经济学认定,人们之所以这样行为而不是那样行为,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

   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从大的方面我们称之为人生观、价值准则或价值取向,从小的方面我们称之为兴趣、爱好。不同的价值偏好,产生不同的人生目标,从而就有了不同的个性、生活态度和不同的活法。

三、用经济学经营自己的人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积盛。学习经济学,虽然不能消灭人生八苦,但可以减少痛苦,让痛苦*小化。

1、远行与回归

  2015年,我和中国各高校EDP中心主任发起“中国EDP教育联盟戈壁丝绸之路挑战赛”活动,*初的宗旨是想磨练企业家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2015-2016年,我连续两年带着9岁的小儿子跋涉茫茫戈壁,这里没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情怀,只有“穷荒绝漠鸟不飞”的凄凉!狂风侵噬,飞沙走石,我只能在心中祈祷,儿子坚强坚持,除此之外,我只能给儿子一点点语言关爱和体力支持。茫茫戈壁,四天三夜用脚丈量108公里,体验父子情深,人生感悟颇多。



  在人生旅途中,有人忙忙碌碌,有人无所事事,有人飞黄腾达,有人为一日三餐或一套房子拼搏,有人则疾病缠身痛苦煎熬……但所有人都明白都不愿意说的一个事实是:每一个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都是在火葬场的路上排队。经济学家要做的是不让我们插队,尽量往后排,医生做的是你插队了,他把你攥出来。

  人在路上,我们既不能陪父母走向终点,也只能陪自己孩子走一程。我们能够做的是,在自己约束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在父母健康之时多陪他出去看看,游山玩水逍遥自在,在父母生病之时常回家看看,多一份安慰多一份孝心;在陪孩子的路上,父母尽可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心态、强壮的体魄、良好的教育、完美的职业规划以及和谐家庭;与朋友交往时,坦诚相待,把酒言欢,患难见真情。百年之后,当我回归自然,在另一个世界,面对自己的亲生父母,等待自己的妻儿,故友相聚,我可以自豪的说:我这一生上对得起父母,下不辜负妻儿,也不负朋友之情,无憾矣!

2、做一个真正的“仁”

  西方的人是一撇一捺的“人”,专门追求自己的效用*大化;而中国的人则是仁义的“仁”,两人中定义的“仁”,是爱别人。如何从“人”到“仁”昵?这就需要竞争与宽容。

 经济学里的一切竞争,说到底都是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人际关系难处,说到底是因为相互之间利益的对立。官位就那么几个,你想争别人也想争;做买卖发财的机会难得,你想发别人也想发;职称评定时总会有“名额限制”,你想当教授别人也想。大家都有同样的动机与同样的权利,这就出现了竞争,就有了“排挤”,都是“你死我活”的事,于是会做出许多手脚,说出许多难听的话,干出许多难看的事。当你学了经济学,再次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呵呵一笑,多一点“宽容”。所谓“宽容”,除了要理解别人的个性、尊重别人的特点之外,还有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在人世间一切利益冲突之中,尊重别人,追求自己利益的合理动机与合法权利。你维护自己的权利、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的时候,你应想到别人也自然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谁都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宽容就意味着你必须理解这种竞争——有竞争才会有合作——合作就意味着互利。

 当你理解了竞争,学会了宽容,也就有了合作与互利,人生也就从身体化的“人”走向更高境界的“仁”,也就化解了怨憎会、求不得之苦。

3、常怀感恩之心

 在高度分工的社会,一个人所需要的各种物品不可能全部由自己生产,而必须依赖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劳动分工使我们走入了现代社会,正是劳动分工使我们每个人有了一份职业,而职业的稳定则提高了工作技能,增进了工作效率,扩大了社会财富。同样,正是劳动分工及其分工深化,又使得每一个人每时每刻不得不将生命托付给不同职业的人,于是我们吃饭靠农民、穿衣靠纺织工人、医病靠大夫…… 早上起来,发现自己还像往常一样活得好好的,心中不禁充满感激之情:回想过去的24小时,吃饭没有食物中毒(感谢粮农菜贩),出门没有碰上交通事故(感谢交通警察维持秩序、感谢司机按章驾驶),睡觉没有碰上房子倒塌(感谢建筑设计施工人员)……

 人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24小时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着风险——想想面包师有可能错把毒药当成面粉、司机驾车打盹、光天化日之下随时随地有人打劫、房子随时可能因质量问题倒塌、热水器可能会爆炸、煤气管道会漏气等等,我们每一天都不会有安宁的日子。可见,我们一天中生活的每个环节都与别人相关,或者说每个人的生命都依赖于千千万万个与我们生命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人。所以,一旦我们选择一份职业而参与社会分工的时候,就必须学会做一个依靠别人并且也对别人负责的。关爱亲人、关爱朋友、关爱弱者,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人生得意完美,乐哉!

商学课程